官方抖音號
微信咨詢
機電一體化介紹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將機械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接口技術、信號變換技術等多種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并綜合應用到實際中去的綜合技術。是現代化的自動生產設備幾乎可以說都是機電一體化的設備。 中國機電設計邁入PLM全新階段,正挑戰著了前所未有的,不可預測的難題,一個個久戰沙場經久不衰精兵良將正褪去了昨日英雄的光環,唯有CAMEL VIEW 能夠勝任軍統三國,光復舊業的重任,此時數系科技與德國iXtronics GmbH公司攜手共同開拓機電設計領域的新篇章,CAMEL VIEW 作為機電一體化設計系統,從產品的概念設計到產品性能的測試、驗證、通過都是一體化的,流程化的、規范化的,在滿足用戶設計的前提下,數值實驗的仿真與結果的驗證無不精確化,支持復雜環境下,多工況,多耦合場設計.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機電一體化建設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視,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應用。這里所說的“智能化”是對機器行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能、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擬人類智能,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自主決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標。誠然,使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與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處理器使機電一體化產品賦有低級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則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二、模塊化
模塊化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程。由于機電一體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研制和開發具有標準機械接口、電氣接口、動力接口、環境接口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單元是一項十分復雜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減速、智能調速、電機于一體的動力單元,具有視覺、圖像處理、識別和測距等功能的控制單元,以及各種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機械裝置。這樣,可利用標準單元迅速開發出新產品,同時也可以擴大生產規模。這需要制定各項標準,以便各部件、單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沖突,近期很難制定國際或國內這方面的標準,但可以通過組建一些大企業逐漸形成。顯然,從電氣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帶來的好處可以肯定,無論是對生產標準機電一體化單元的企業還是對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企業,規模化將給機電一體化企業帶來美好的前程。
三、綠色化
工業的發達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一方面,物質豐富,生活舒適;另一方面,資源減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于是,人們呼吁保護環境資源,回歸自然。綠色產品概念在這種呼聲下應運而生,綠色化是時代的趨勢。綠色產品在其設計、制造、使用和銷毀的生命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的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少,資源利用率極高。設計綠色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遠大的發展前途。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綠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時不污染生態環境,報廢后能回收利用。
四、網絡化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技術等的突出成就是網絡技術。網絡技術的興起和飛速發展給科學技術、工業生產、政治、軍事、教育義舉人么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各種網絡將全球經濟、生產連成一片,企業間的競爭也將全球化。機電一體化新產品一旦研制出來,只要其功能獨到,質量可靠,很快就會暢銷全球。由于網絡的普及,基于網絡的各種遠程控制和監視技術方興未艾,而遠程控制的終端設備本身就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現場總線和局域網技術是家用電器網絡化已成大勢,利用家庭網絡(home net)將各種家用電器連接成以計算機為中心的計算機集成家電系統(computer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 CIAS),使人們在家里分享各種高技術帶來的便利與快樂。因此,機電一體化產品無疑朝著網絡化方向發展。
五、微型化
微型化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指的是機電一體化向微型機器和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稱其為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1cm3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并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電一體化產品體積小 、耗能少、運動靈活,在生物醫療、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微機電一體化發展的瓶頸在于微機械技術,微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加工采用精細加工技術,即超精密技術,它包括光刻技術和蝕刻技術兩類。
六、系統化
系統化的表現特征之一就是系統體系結構進一步采用開放式和模式化的總線結構。系統可以靈活組態,進行任意剪裁和組合,同時尋求實現多子系統協調控制和綜合管理。表現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強,一般除RS232外,還有RS485、DCS人格化。未來的機電一體化更加注重產品與人的關系,機電一體化的人格化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最終使用對象是人,如何賦予機電一體化產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對家用機器人,其高層境界就是人機一體化。另一層是模仿生物機理,研制各種機電一體花產品。事實上,許多機電一體化產品都是受動物的啟發研制出來的。
1.機械微電子技術術語機電一體化
機電一體化又稱機械電子學,英語稱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機械學Mechanics的前半部分與電子學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組合而成。機電一體化最早出現在1971年日本雜志《機械設計》的副刊上,隨著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機電一體化的概念被我們廣泛接受和普遍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現在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機械和微電子技術緊密集合的一門技術,他的發展使冷冰冰的機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將機械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 機電一體化
技術、傳感器技術、接口技術、信號變換技術等多種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并綜合應用到實際中去的綜合技術。是現代化的自動生產設備幾乎可以說都是機電一體化的設備。 中國機電設計邁入PLM全新階段,正挑戰著了前所未有的,不可預測的難題,一個個久戰沙場經久不衰精兵良將正褪去了昨日英雄的光環,唯有CAMEL VIEW 能夠勝任軍統三國,光復舊業的重任,此時數系科技與德國iXtronics GmbH公司攜手共同開拓機電設計領域的新篇章,CAMEL VIEW 作為機電一體化設計系統,從產品的概念設計到產品性能的測試、驗證、通過都是一體化的,流程化的、規范化的,在滿足用戶設計的前提下,數值實驗的仿真與結果的驗證無不精確化,支持復雜環境下,多工況,多耦合場設計。
介紹
研究將電子器件的信息處理和控制功能附加或融合在機械 裝置中的一種復合化技術。俗稱機電一體化。機械電子學 (mechatronics)是由機械學(mechanics)和電子學 (electronics)兩個詞結合而成的新詞。其全稱為機械電子工程學,英語為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al engineering。機 機電一體化
械電子學主要研究目的是把機械技術與微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實現整個系統的最優化。機械電子學可以充分發揮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各自的長處和特點,促進機械產品的更新換代。機械電子學系統主要由機械主體、傳感器、信息處理和執行機構等部分組成。較高級的系統不但有硬件,而且還有相應的軟件,利用軟件技術可以實現硬件難以實現的功能,使機械系統增加柔性。典型的機械電子系統有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等。機械電子學技術除用于單個機器、設備或一般的生產系統的技術改造之外,還用于柔性制造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等方面。
編輯本段內容
具體內容
(1) 機械技術
機械技術是機電一體化的基礎,機械技術的著眼點在于如何與機電一體化技 機電一體化
術相適應,利用其它高、新技術來更新概念,實現結構上、材料上、性能上的變更,滿足減小重量、縮小體積、提高精度、提高剛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機電一體化系統制造過程中,經典的機械理論與工藝應借助于計算機輔助技術,同時采用人工智能與專家系統等,形成新一代的機械制造技術。
(2)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其中信息交換、存取、運算、判斷與決策、人工智能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神經網絡技術均屬于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
(3) 系統技術
系統技術即以整體的概念組織應用各種相關技術,從全局角度和系統目標出發,將總體分解成相互關聯的若干功能單元,接口技術是系統技術中一個重要方面,它是實現系統各部分有機連接的保證。
(4) 自動控制技術
其范圍很廣,在控制理論指導下,進行系統設計,設計后的系統仿真,現場調試,控制技術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適應控制、自診斷校正、補償、再現、檢索等。 機電一體化
(5) 傳感檢測技術
傳感檢測技術是系統的感受器官,是實現自動控制、自動調節的關鍵環節。其功能越強,系統的自動化程序就越高。現代工程要求傳感器能快速、精確地獲取信息并能經受嚴酷環境的考驗,它是機電一體化系統達到高水平的保證。
(6) 伺服傳動技術
包括電動、氣動、液壓等各種類型的傳動裝置,伺服系統是實現電信號到機械動作的轉換裝置與部件、對系統的動態性能、控制質量和功能有決定性的影響。
編輯本段階段
模型階段
模型階段,所有的系統組件都能夠被最優化; 在仿真計算的幫助下,可以測試和分析這些組件的適用性;監測響應頻率; 對模型進行分析。此外,還能夠生成一個物理/拓撲系統模型,包括機械、液壓和控制導向組件。有必要有一個模型工具,這個工具支持機電一體化系統的物理模型,即當有實物和節點時,這些模型能夠以1:1來測試,并且原型設計研究階段可以在嚴酷的實時條件下進行。
測試階段
在系統運行完模型階段之后,所產生的具體的性能數據可以通過試驗臺驗證。這 機電一體化
樣就可以測試和檢驗該系統有關參數波動的魯棒性,功率儲備及連續運行的特征。這樣做的話,用戶可以進行測試或者使用CAMeL-View TestRig進行硬件在回路(的測試)。要進行硬件在回路測試,相關裝置的物理特性需要詳細確認,這些裝置必須是建立在測試平臺的基礎之上。識別經過測試平臺上測試過的組件,容許這些組件在模型中被識別,并確保整個以系統為基礎的仿真分析布局。
原型階段
成功的測試之后,就會建立一個原型。這里要特別關注的是模型特性,這些特性特指通過特別費力的仿真所決定的特性,比如組件損耗(性能)。這些數據結果,為模型基礎性分析提供服務,同時為進一步研發提供知識基礎。
組成要素與四大原則
1.五大組成要素
一個機電一體化系統中一般由結構組成要素、動力組成要素、運動組成要素、感知組成要素、職能組成要素五大組成要素有機結合而成。機械本體(結構組成要素)是系統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機械支持結構,一般包括有機身、框架、支撐、聯接等。動力驅動部分(動力組成要素)依據系統控制要求,為系統提供能量和動力以使系統正常運行。測試傳感部分(感知組成要素)對系統的運行 機電一體化
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參數和狀態進行檢測,并變成可識別的信號,傳輸給信息處理單元,經過分析、處理后產生相應的控制信息。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職能組成要素)將來之測試傳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輸入的指令進行集中、存儲、分析、加工處理后,按照信息處理結果和規定的程序與節奏發出相應的指令,控制整個系統有目的的運行。執行機構(運動組成要素)<BR>根據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發出的指令,完成規定的動作和功能。
2.四大原則
構成機電一體化系統的五大組成要素其內部及相互之間都必須遵循結構耦合、運動傳遞、信息控制與能量轉換四大原則。 接口耦合:兩個需要進行信息交換和傳遞的環節之間,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數字量與模擬量,串行碼與并行碼,連續脈沖與序列脈沖等)無法直接傳遞和交換,必須通過接口耦合來實現。而兩個信號強弱相差懸殊的環節之間,也必須通過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變換放大后的信號要在兩個環節之間可靠、快速、準確的交換、傳遞,必須遵循一致的時序、信號格式和邏輯規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時就必須具有保證信息的邏輯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規定的模式進行交換與傳遞。 能量轉換: 兩個需要進行傳輸和交換的環節之間,由于模式不同而無法直接進行能量的轉換和交流,必須進行能量的轉換,能量的轉換包括執行器,驅動器和他們的不同類型能量的最優轉換方法及原理。 信息控制:在系統中,所謂智能組成要素的系統控制單元,在軟、硬件的保證下,完成信息的采集、傳輸、儲存、分析、運算、判斷、決策,以達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對于智能化程度高 機電一體化
的信息控制系統還包含了知識獲得、推理機制以及自學習功能等知識驅動功能。 運動傳遞:運動傳遞使構成機電一體化系統各組成要素之間,不同類型運動的變換與傳輸以及以運動控制為目的的優化。 三、自動化技術: 所謂自動化技術,是指人類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方法來代替人去完成各種測試、分析、判斷和控制工作,以現實預期的目標、功能。一個自動化系統通常由多個環節要素組成,以完成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傳遞、信息的轉換、信息的處理及信息的執行等功能,最后實現自動運行目標。
控制系統各功能元件的選型與設計: 1、單片機 選用INTEL公司生產的8031單片機 單片機 ,它主要通過并行8255口擔負控制系統的信號處理:接收系統對轉矩、閥門開 機電一體化
啟、關閉及閥門開度等設定信號,并提供三相PWM波發生器所需要的控制信號;處理IPM發出的故障信號和報警信號;處理通過模擬輸入口接收的電流、電壓、位置等檢測信號;提供顯示電動執行機構的工作狀態信號;執行控制系統來的控制信號,向控制系統反饋信號; 2、三相PWM波發生器 PWM波的產生通常有模擬和數字兩種方法。模擬法電路復雜,有溫漂現象,精度低,限制了系統的性能;數字法是按照不同的數字模型用計算機算出各切換點,并存入內存,然后通過查表及必要的計算產生PWM波,這種方法占用的內存較大,不能保證系統的精度。為了滿足智能功率模塊所需要的PWM波控制信號,保證微處理器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整個系統的檢測、保護、控制等功能,文中選用MITEL公司生產的SA8282作為三相PWM發生器。SA8282是專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具有獨立的標準微處理器接口,芯片內部包含了波形、頻率、幅值等控制信息。 3、智能逆變模塊IPM 為了滿足執行機構體積小,可靠性高的要求,電機電源采用智能功率模塊IPM。該執行機構主要適用功率小于5.5kW的三相異步電機,其額定電壓為380V,功率因數為0.75。經計算可知,選用日本產的智能功率模塊PM50RSA120可以滿足系統要求。該功率模塊集功率開關和驅動電路、制動電路于一體,并內置過電流、短路、欠電壓和過熱保護以及報警輸出,是一種高性能的功率開關器件。 4、位置檢測電路 位置檢測電路是執行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提供準確的 機電一體化
位置信號。關鍵問題是位置傳感器的選型。在傳統的電動執行機構中多采用繞線電位器、差動變壓器、導電塑料電位器等。繞線電位器壽命短被淘汰。差動變壓器由于線性區太短和溫度特性不理想而受到限制。導電塑料電位器目前較為流行,但它是有觸點的,壽命也不可能很長,精度也不高。筆者采用的位置傳感器為脈沖數字式傳感器,這種傳感器是無觸點的,且具有精度高、無線性區限制、穩定性高、無溫度限制等特點。 5、電壓、電流及檢測 檢測電壓、電流主要是為了計算電機的力矩,以及變頻器輸出回路短路、斷相保護和逆變模塊故障診斷。由于變頻器輸出的電流和電壓的頻率范圍為0~50Hz,采用常規的電流、電壓互感器無法滿足要求。為了快速反映出電流的大小,采用霍爾型電流互感器檢測IPM輸出的三相電流,對于IPM輸出電壓的檢測采用分壓電路。 6)、通訊接口 為了實現計算機聯網和遠程控制,選用MAX232作為系統的串行通訊接口,MAX232內部有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平轉換電路,可以把8031串行口輸出的TTL電平轉換為RS-232標準電平,把其它微機送來的RS-232標準電平轉換成TTL電平給8031,實現單片機與其它微機間的通訊。 7、時鐘電路 時鐘電路主要用來提供采樣與控 制周期、速度計算時所需要的時間以及日歷。文中選用時鐘電路DS128 機電一體化
87。DS12887內部有114字節的用戶非易失性RAM,可用來存入需長期保存的數據。 8、液晶顯示單元 為了實現人機對話功能,選用MGLS12832液晶顯示模塊組成顯示電路。采用組態顯示方式。通過菜單選擇,可分別對閥門、力矩、限位、電機、通訊和參數等信號進行設置或調試。并采用文字和圖形相結合的方式,顯示直觀、清晰。 9、程序出格自恢復電路 為了保證在強干擾下程序出格時系統能夠自動地恢復正常,選用MAX705組成程序出格自恢復電路,監視程序運行。如圖2-3所示,該電路由MAX705、與非門及微分電路組成。工作原理為:一旦程序出格,WDO由高變低,由于微分電路的作用,由“與非”門輸入引腳2變為高電平,引腳2電平的這種變化使“與非”門輸出一個正脈沖,使單片機產生一次復位,復位結束后,又由程序通過P1.0口向MAX705的WDI引腳發正脈沖,使WDO引腳回到高電平,程序出格自恢復電路繼續監視程序運行。
全國服務熱線400-180-6699
136 9998 1318
地址:新疆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北站西路732號
電話:0991-3664373/3185600
*本網站中所涉及的圖片、文字等資料均屬于泓浩機電有限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